圖:留言冊

於1950、60年代興建的石硤尾邨、蘇屋邨及牛頭角下邨,跟很多香港人一起,見證著香港過去50多年以來的可觀發展和成就,從中也作出不同的貢獻。三個屋邨的獨特生活文化和街坊間的鄰里溫情,相信很多香港人都難以忘懷。

參觀過展覽的人士,無不被展品所記載的人情地貌和歲月痕跡所感動,他們在展覽的留言冊寫下內心感受,誠堪細味,以下節錄部分跟大家分享。

點滴分享

偶爾「闖入」這流金歲月的圖片世界,輕步瀏覽所有圖片、文字,不知怎的,有想哭的感覺!明白時代轉變,很多舊的事物、人物已不可追尋,但人間有情,是我們記憶中沒法磨滅的印記!我在牛下工作了很多年,很有感情,今日看到她、石硤尾及蘇屋邨的發展……,從正面積極來看,是改善民生社區的一個里程碑,展望將來會更好!「此情已待成追憶」,多謝多位攝影師拍下這將成過去的畫面、片語!
(Daphne)

常嚮往到外國生活的我,對香港的所見所聞厭倦,也許還沒領悟到生活的藝術,原來歷史照片也能告訴我,香港還有很多值得我看!感謝!
(新一代的大學生)

話……不需要多說,已畫在光影裏去,只是活生生一幕幕地浮現在我的眼前,看見兒時的我,從黃毛小子變成高中生,全部都在這裏發生,其間經歷了大大小小的變化。離開後,生活的條件雖然越來越好,但卻失去這裏的人情味,失去了運動的機會。何解?因為住在這裏的人,大家都會守望相助,非常融洽。每天都要走數十級樓梯和來來回回地去挑水用。啊!多麼的回味……
(Tili)

邨影流金情永漾
韶光荏苒韻長餘
(余自立)

「展覽使我進一步認識三個即將或已經清拆的屋邨,更使我感受到『人情常在,人間有情』。希望在這個欠缺人情及溫暖的香港,能有這一份情,並延至千世萬代。」
(翹)

「我覺得這個展覽的內容很珍貴,很能體會每個屋邨內街坊鄰里那份溫暖互助之情。與現今的大型新穎屋苑相比,簡直是兩碼子的事。在觀賞石硤尾邨昔日片段時,亦令我勾起兒時住觀塘徙置區(即現時翠屏邨位置)與街坊們在H型屋邨內玩樂的情景,真令我很懷念!多謝房委會今次舉辦了這個很有意思的展覽!」
(Wing)

「光影樓情,我很喜歡這個展覽!大師的作品真的很棒!資料充足但不會太長太乏味!愛影相的我已經到過牛下拍攝……但我覺得自己無確切真正感受到那份屋邨味!兒時也曾住過屋邨,但我仍希望多感受這些老香港的味道!大家也要一起努力尋找啊!」
(San)

「幸好香港還有這種展覽,讓老一輩懷緬,讓後一輩認識。時代在變,願人情味常在。」
(Mick)

「曾有長輩居於舊屋邨,現已遷離。現見照片甚感懷念,尤其圖中家居細節,更感有趣。願有更多此類展覽,好讓更多年輕一輩瞭解前人知足之樂。」
(Semi)

「看似平凡,卻委實不平凡,觸動人的就是那份熟悉的情懷,然而我們只能從照片中回味昔日的片段。謝謝光影樓情讓我回顧以往點滴。但願每個人都珍惜眼前的一切。」
(蔡珮雯 Mabel)

「看到了一個很有意義的攝影展,使人對香港人生活歷史一部份有很多美好的回憶。」
(蔡天華)

圖:裝飾圖片圖:裝飾圖片

石硤尾邨

我的小時候在美荷樓度過,以前鄰里之間守望相助,就算生活貧窮,都很愉快。記得小時候父母出外,鄰里都會互相照顧小孩的起居。哥哥在走廊睡覺和煮飯,都十分安全。大家會三五成群一起洗澡,是小孩之間的樂事,鄰居至今仍有聯絡。美荷樓在我小時叫做H座,現在才叫美荷樓。現在,我53歲了。看到這展覽,很值得回味。
(何桂蓮)

「石硤尾邨,香港公共房屋的始祖,在經過50度花開花落的今天終於完成其歷史任務,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見證著『東方之珠』綻放的光彩,目睹獅子山下那群炎黃子孫的辛勤勞碌。而他們的鄰里之情亦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此,我希望石硤尾邨不會泯滅於香港人的心中。相反,從一磚一瓦、一草一葉中勾起了大家的絲絲記憶。」
(Will)

「我也是從石硤尾長大的孩子,看到這些熟悉的照片,真的……哭了。因為太感動,謝謝今次的展覽,讓我回顧久違的往事! 」

圖:裝飾圖片圖:裝飾圖片

蘇屋邨

「我們是在蘇屋邨長大的一代,今年50多歲,由低層變中產,大學畢業,一生安穩,確是受了香港社會的福蔭。回憶童年少年是溫暖的。非常感恩!」

「我沒有住過這三條屋邨,但我的小學和中學時代都跟蘇屋和石硤尾邨拉上關係。雖然我未必有我父母對這些舊屋邨的回憶,但我看了依舊感動……因為現在實在很難有機會跟左鄰右里熟悉如一家人。」
(范月迎)

圖:裝飾圖片圖:裝飾圖片

牛頭角下邨

「回味舊日的牛下邨,感慨良多。希望我兒能體會在貧窮另一面的生活,有助他能珍惜今天所擁有的一切,努力學習成長。」
(Janet)

「這次房署很有心,設計了這一連串緬懷以往屋邨生活的記錄片、相片展覽、講座,令市民明暸到屋邨相處之道。蘇屋邨是名人搖籃,而石硤尾邨見證了50年滄桑…我在牛頭角下邨居住了十多年,由出生到現在。記錄片確實反映了現實,我遇上的老人家個個都是和藹可親的,年青人都朝氣勃勃,也有一番基層的風韻。畢竟,新舊是對立的;舊的將要被新的取締,但街坊多年的回憶確實難以磨滅,但重建,我一定不會感到傷心,因為這能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配套設施、『公共空間』(!?)……還有更多更多……但願能在新居中,在同一天空下,活出更精彩! 」
(牛下居民 林寶輝)

圖:關閉

我明白房委會有權編輯及發佈以上留言。活動完結後,房委會將不會保留任何資料。
 

圖:* 必須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