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
2012年12月7日
其他文章:
房屋委員會(房委會)2011/12年度的年報及財務報表剛於12月5日在網上發表。
年報以「迎接新挑戰」為主題,闡明房委會如何應對現今社會就公營房屋的新訴求、新需要所帶來的挑戰。其中包括如何回應市民對公共租住房屋與日俱增的需求、對可持續發展及無障礙環境的期望、維持嚴謹的安全制度、先進的資訊科技系統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等。房委會將繼續迎難而上,以果斷和積極的態度,應對未來的種種挑戰。 |
年報還夾附一份公共租住房屋概覽,展示房委會轄下屋邨的分布位置,並列出有關公屋的主要數字。
上述刊物已上載於房委會/房屋署網站,歡迎公眾人士瀏覽。 |
香港房屋委會員(房委會)代表團出席第17屆「亞洲公共房屋機構研討會」,與來自日本、新加坡和韓國公營房屋機構的代表,一同探討房屋及城市發展的未來路向。是次研討會由日本的都市再生機構主辦,11月28日至30日於日本橫濱舉行。
房委會代表團由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房屋)/房屋署署長栢志高率領。他在歡迎晚宴上表示,亞洲城市在房屋、規劃及發展問題上正面對種種嚴峻的挑戰;本屆研討會以「公共房屋機構角色:未來房屋及城鎮發展」為主題,正合時宜。 |
研討會上,房屋署助理署長(工務)嚴小玲及總建築師(發展及標準策劃)楊光艷介紹房委會近年在房屋及城市發展方面的工作,並與與會代表交流經驗。此外,兩位物業管理總經理陳升愓及呂廣輝,則分享房委會在管理及保養公共屋邨方面,如何透過居民參與,發揮「以人為本」的精神。
|
「亞洲公共房屋機構研討會」由新加坡的建屋發展局、日本的都市再生機構、南韓的大韓土地及住宅公社,以及香港房屋委員會於1995年共同創辦,四個機構每年輪流主辦研討會。為配合明年的香港公營房屋發展六十周年誌慶,房委會將主辦來屆在香港舉行的研討會。
|
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與業界機構合辦的「優質公共房屋建造及保養維修大獎」今年踏入第十個年頭。在過去一年有傑出表現的公共房屋建造及保養維修承建商、工程團隊、監督人員及前線工友在12月1日舉行的十周年啟動儀式暨頒獎禮上獲得嘉許。
|
十周年啟動儀式由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授和各合辦機構代表作主禮嘉賓。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房屋)栢志高在頒獎禮上致辭時引用美國著名政治家法蘭克林說:「沒有持續的增長和改進,『改善』、『成就』和『成功』這些字並沒有意義。」房委會作為本港最大的公營房屋機構,過往十年投入了不少資源,在業界扮演牽頭的角色,致力推動研究和發展工作,顯著提升技術水平及服務質素;更創新使用多項環保建築方案,例如以環保物料「礦渣微粉」作為外牆建築用材,減少水泥運用和碳排放,以及使用「預製鋼材升降機塔建造法」,縮短施工期及減低對居民的影響。而透過與業界攜手,房委會的建屋速度亦大大提升,達世界級水平,令有需要的市民能盡快上樓。
|
栢志高亦邀請各同業與房委會攜手合作,在追求優質工程的同時,亦以「零事故」為工作目標,把「安全第一」這信息傳遍工作團隊各階層,進一步提升工地安全水平。他亦讚揚各得獎業界人員,期望他們的努力能成為同業的榜樣,感染及推動同業持續提升服務質素,在下一個十年攜手再創更多佳績。
本年度獲頒發的獎項,包括74個傑出承建商及分包商獎項、5個傑出項目、11個最佳工地安全獎項、4個傑出程團隊獎、10位傑出承建商監工、12位傑出工地管工、24 位傑出工友、3位傑出大使及3位傑出維修技工。 |

|
「優質公共房屋建造及保養維修大獎」得獎名單。 |
|
為慶祝聖誕佳節,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轄下的11個商場,以不同主題設計新裝,並安排連串精采節目,讓顧客及鄰近居民歡度聖誕。節目簡介如下︰
|
商場 |
主題和佈置內容 |
梨木樹、海麗、葵涌、天恩、兆康苑 |
「給聖誕老人的信」:設計主題為小孩可與聖誕老人通信,並許下願望。 |
美田、龍蟠苑 |
「甜蜜蜜聖誕村」:以獨特可愛造型的糖果、薑餅人曲奇及聖誕蛋糕裝飾布置商場。 |
油麗、彩德、博康、石排灣 |
「閃爍聖誕森林」:顧客可在顏色紙寫上願望和祝福語,放進許願球,掛在聖誕樹上。 |
|
此外,油麗、彩德、梨木樹、葵涌、海麗、天恩及美田共七個商場,於12月25日及26日準備了豐富的商場活動,包括樂器演奏、雜耍、舞蹈、行為藝術、攤位遊戲、手工藝工作坊,以及免費特色民間美食等;並安排聖誕老人、馴鹿、雪人和薑餅人等吉祥物巡遊,派發糖果,與大眾拍照留念。活動當天顧客在商場內購物消費滿指定金額,更可換領「聖誕小熊毛公仔」。
|
葵涌及梨木樹商場分別於12月25日及26日舉行舞台綜藝表演,請來歌手獻唱,並與觀眾玩遊戲。顧客在商場內購物消費,可在指定時間換領雪糕。
|
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聯同勞工處及職業安全健康局,早前舉辦了新工程安全講座,推廣工地安全。是次講座吸引約240人參加,當中包括房委會員工及工程承辦商代表。
|
總結構工程師(發展及建築及獨立審查組)麥耀榮在致辭時表示,房委會安全稽核制度與「安全、環保及衞生綜合支付計劃」互相連繫;而房委會對合約上有關安全、環保及衞生的條款,一直高於法定基本要求,以引導承建商精益求精,持續進步。
|
是次講座內容豐富,包括「新工程合約的安全、環保及衞生綜合支付計劃」、「高空工作安全」、「電力工程安全 」以及 「使用於建築及工程合約的房委會安全稽核制度1.5版」。活動影片及資料將上載房屋署易學網及房委會工地安全網站,以供有關人士參考。
|
蘇屋邨由1960年第一期落成至今已有52年,由於蘇屋邨即將全面拆卸重建,房屋署於11月24日在該邨杜鵑樓前空地,舉行了溫馨的告別活動,數百位昔日街坊、屋邨管理人員及區議員等,一同細說當年屋邨生活點滴,並且拍照留念。
蘇屋邨屬香港早期的「廉租屋」,為希望改善生活環境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廉宜的居所。建築工程在1955年展開,到1963年5月正式完成,歷時約8年。蘇屋邨共有16幢大廈,提供5 000多個單位,容納33 000名居民。大廈全以花卉植物命名,建築設計前衞,空間鋪排經過深思熟慮。邨內有充裕的設施,包括休憩場地、商舖、銀行、診所、學校及郵政局等。當年建築費超過5千萬港元,被形容為當時遠東區最大型的綜合式住宅發展計劃。
|
該邨歷史悠久,不少社會名人曾在此居住及成長。邨內環境清幽,自成一角,綠樹林蔭,鳥語花香;優美的環境,孕育了很多本地音樂演藝人材,包括許冠傑兄弟、黃家駒兄弟等。
|
蘇屋邨於2009年及2012年分兩期拆卸,原址將重建成新的公共屋邨。2017年整體重建完成後,共有14幢大樓,提供約6 800個單位。除了於原地保留「蘇屋三寶」: 邨名牌樓、郡主樹和小白屋之外,亦會保留一些帶有集體回憶的文物如燕子亭,壁畫等,並盡量保育現有樹羣、地型和生態,延續依山而建的特色,以無障礙通道貫穿,還會保留街舖的特色,又在小白屋展出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重現舊蘇屋的歷史等。
|
聖誕佳節將至,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祝聖誕快樂」為題,設計了一款電子賀卡,讓大家以環保方式,向親朋送上祝福,分享節日的喜悅。
歡迎登入房委會/房屋署網站,選擇聖誕電子賀卡,輸入你和收件人的電郵地址;溫馨的祝福便可即時傳遞。 |
行將退休的房屋署工程監督梁萬邦,在過去數十年默默耕耘,克盡己職,早前獲房屋署頒發40年長期優良服務獎狀。在告別其公務員生涯之際,梁萬邦接受《互信》的訪問,暢談多年來工作的變化,分享箇中喜與樂。
|
梁萬邦於1972年加入政府,最初在路政署出任助理文員(一般職系),後轉任製圖員(技術職系)。在路政署的七年期間,梁先生孜孜不倦,工作之餘不忘進修,先後在摩利臣山工業學院及香港理工學院(即現今香港理工大學),修畢多個建築技術及測量工程證書課程。
|
1979年梁萬邦轉到房屋署任職管工,猶記起當年其中一項主要工作是負責秀茂坪(一)邨的廁所改善工程。該邨屬一、二型的舊式設計,當時廁所牆身和地台出現滲水和剝落的情況。為提供較清潔和安全的廁所予居民使用,改善工程刻不容緩。梁先生憶述當時的工作過程︰「先在空地上安放一個大熔爐,用以燒熱石瀝青,工人再小心翼翼把熱騰騰的石瀝青運到廁所去鋪蓋地台。」相比之下,今天的防水物料環保和安全得多。
|
其後梁萬邦獲擢升為高級管工,被派另一富挑戰性的任務,將樂富邨、橫頭磡邨等設於住房以外的廁所和沐浴地方,由原來公用改為獨立使用,讓住戶擁有屬於自己的廁所和沐浴地方,以改善居住環境。改善工程進行期間,梁先生深深感受到居民的忍耐和體諒。工程其後得以如期完成,居民均表示感謝和讚賞,令梁先生得到莫大的鼓勵和工作成功感。
|
1984年梁萬邦晉升為助理工程監督,參與位於何文田公主道的前房屋署總部(現為土木工程拓展署大樓)外牆維修工程。工程包括打拆和修補外牆、由原來紙皮石改為噴漆及在牆上壓花等。為避免工程對大廈內上班的同事造成滋擾,梁先生與其他工作人員在下午6時後才開始工作,一直工作至凌晨為止,爭分奪秒,以求工程如期完成。梁先生當時爬上十多層的棚架,查驗混凝土有沒有空洞,確保外牆堅實,現在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呢!
|
回顧多年來的工程物料演變,梁萬邦提到天台重鋪防水工程,以前沿用石瀝青,後期使用自粘防水卷材物料;以往的鉛水喉,慢慢改進為膠水喉、銅水喉、內層塑膠而外層為鉛的水喉,以至近期採用的不鏽鋼水喉等。外牆油漆方面,工人以往在「韆鞦架」上工作,險象還生;今天則使用較安全的吊船。
|
1994年梁萬邦晉升為工程監督,先後在分區保養辦事處及區域物業管理辦事處工作。2006年至2010年間,負責監督物業服務公司的工作表現,確保服務公司轄下的建築工程符合規格,並妥善處理居民的訴求。梁先生有感在那四年間,每天都面對新挑戰,例如某一屋邨單位爆水管,除了處理該單位的問題外,還得留意其他單位有否受到牽連。他說:「面對壓力時,我總懷著寬鬆的心情,盡心盡力以求解決問題。」
|
最近兩年,梁萬邦協助「全方位維修計劃」的工作,先後在葵涌區、屯門及元朗區服務。他解釋說:「我們會主動出擊,到每個公屋單位叩門,詢問居民的住所有否需要維修或跟進之處,項目範圍廣泛,包括天(花)、牆、地、窗、渠、水、門、閘、電、訊、保(安)、氣(煤氣)。」梁先生也曾負責計劃的推廣工作,在邨內的巡迴展覽向居民派發小冊子,簡介計劃內容和居民享有的義務與權利等;又與負責管理屋邨同事及承辦商開會,加強溝通,互相支援,以求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他對其工作得到部門認同,服務團隊獲頒2010年度最佳服務團隊(葵涌區)的感謝狀引以為傲。
|
訪問尾聲,梁萬邦與讀者分享一件快樂事:「最近在象山邨工作,竟給我遇上一位40年前一起加入路政署工作的舊同事,想不到在快將退休之時,與他再次碰頭,實在難得。」至於多年來的工作體會,梁先生總括說:「不問收穫或回報,最重要盡力而為,但求心安理得。」《互信》在此祝願梁先生退休生活愉快!
|
房屋署屋宇事務助理職系總會會慶
房屋署屋宇事務助理職系總會於11月30日舉行會慶聯歡聚餐,部門代表、退休同事及各界友好踴躍出席。
總房屋事務經理(職系管理)劉成就致辭時表示,第一期「優化新模式」計劃已於本年11月推行,在該計劃安排下,部門會增設「老總」職位替代高級屋宇事務助理職位,讓更多工作表現優異的同事有晉升的機會。他期望與總會繼續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共同努力,把部門的工作做得更好。
|
總會主席溫健良致辭時感謝來賓的出席及支持,並勉勵各屋宇事務助理職系同事繼續努力,緊守工作崗位,以爭取晉升的機會。
|
獲讚賞同事 |
來信機構/人士 |
讚賞內容 |
施文達 房屋事務主任 石排灣邨辦事處 |
趙伯 石排灣邨居民 |
協助修理電掣及調遷。
|
何恩婷 房屋事務主任 沙田北區租約事務管理處 |
潘勝娥 欣安邨居民 |
幫助解決申請公屋手續問題。 |
蔡振棠 物業服務經理 區域物業管理辦事處 (大埔、北區、沙田及西貢) |
關小姐 匡智太平中心經理 |
迅速跟進水管漏水的維修安排。
|
阮章明 房屋事務經理 李富平 副房屋事務經理 將軍澳區租約事務管理處
|
張小玲 明德邨居民 |
協助申請租金援助計劃。 |
鄺暢安 房屋事務主任 大興邨辦事處 |
梁志光 大興邨居民 |
迅速安排工人維修損壞的鋁窗。 |
鍾莊香梅 副房屋事務經理 鄭永利 房屋事務主任 安定邨辦事處 |
郭桂梅校長 順德聯誼總會屯門梁李秀娛幼稚園 |
發揮社區互助精神。 |
盧映臻 房屋事務經理 石硤尾邨辦事處 |
唐潔芳 石硤尾邨互助委員會主席 |
認真處理居民訴求,多次安排實地視察和會面,商討事宜。 |
林錦華 副房屋事務經理 區域物業管理辦事處 (大埔、北區、沙田及西貢) |
李小穗 頌安邨居民 |
積極跟進居民的意見和訴求。 |
|
首席技術主任(屋宇裝備)陳恩雄獲擢升為總技術主任(屋宇裝備)。
|
高級技術主任(結構工程)劉荷深獲擢升為首席技術主任(結構工程)。
|
督導責任
上司有責任督導下屬,並監察他們的行為操守和工作表現。如果下屬公然犯上不當行為,又或屢犯不改,則上司將被視作沒有執行其督導職責,而須負上責任。假如上司未盡督導本分,縱容下屬擅離職守,情況嚴重者,即使是初犯或服務記錄良好,仍可能遭受免職處分。以下是沒有執行督導下屬職責的人員遭受懲處的例子。
|
案例一 多名戶外工作人員在超過一年內多次在工作時間離港前往內地,其上司聲稱不知道下屬曠職;有關解釋不被接受。身為督導人員,應制定必要及有效方法,以查核下屬的出勤情況,並確保下屬妥當執行職務。如果上司切實執行督導職責,便不會察覺不到下屬在長時間內經常擅離職守。結果,這些曠職人員及該名督導人員均受紀律處分。 |
案例二 一名督導人員知道下屬所提交的工作報告中,部分有關出勤的記錄是虛假的。這種不當做法在他上任前積習已久,因此他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他認為自己無力改變這種文化,亦不想影響與下屬的工作關係。然而,身為上司實不應容忍下屬疏忽職守,如在處理有關問題時感到為難,應向部門上級反映。對不當行為坐視不理,就是沒有履行督導職責。該名督導人員及其下屬其後均遭受紀律處分。
資料來源:公務員誠信管理資源中心 |
京都櫻花行
〈閒情寄趣〉一欄歡迎各同事與大家分享其攝影、書法、繪畫、雕塑、陶瓷、篆刻、紙藝或其他視覺藝術作品、手工藝品等,以展現生活情趣為宗旨。作品以照片形式發放,來稿詳情如下:
- 形式:以jpg 檔案 (最少2MB及解像度每平方吋200像素) 或以硬照 (3R或4R) 遞交。
- 資料:作品照需附上簡介,以20字為限;連同作者姓名、職銜及聯絡電話遞交。如欲以筆名發表,請說明。
- 投遞方法:電郵至housingdimensions (F9) 或交房委會總部一座4樓傳信事務分組《互信》編輯收。作品題材不限,惟編輯組保留作品之最終刋登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