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屋委員會 關閉
人、物、情 - 香港公共房屋發展五十年展覽
前言 內容精選 相關節目 導賞服務
Highlights
寮屋處處

二次大戰之後,大批難民湧入香港,並在山坡上搭建寮屋居住,寮屋數量激增。1953年聖誕夜在石硤尾寮屋區發生的大火,焚燒歷6小時,一夜之間,53 000名居民無家可歸,促使政府直接介入房屋的供應。


頁首

相片

相片
徙置生活

1954年政府決定興建多層的徙置大廈,以安置受天災和清拆行動影響的寮屋居民。同年,八幢第一型徙置大廈在石硤尾災場落成,十年之後已有50萬人入住徙置大廈。政府意識到必須加快徙置區及政府廉租屋的建屋速度,以應付龐大的住屋需求。


頁首

相片

相片
廣建千廈

為提高公共房屋的住屋質素,及改善擠迫的居住環境,政府於1972年宣佈一項空前龐大的「十年建屋計劃」,並成立新的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推行有關計劃。1978年,房委會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以協助市民實現置業安居的夢想。


頁首

相片

相片
管理改革

「十年建屋計劃」推行後,公共房屋的管理在有茩咫j的改變。房委會成立後,開始以更有組織及更專業化的模式為居民服務。並於90年代開始推行屋h管理諮詢委員會(h管諮委會)計劃,讓居民代表正式參與屋h內管理、維修及改善工程等事宜的討論。


頁首

相片

相片
建築及設計的演進

多年來,房委會在公共房屋的設計和規劃上不斷推陳出新,與時並進,以配合香港市民的需要和期望。近年,公屋的設計更加入環保概念,並採用「通用設計」,以照顧居民在不同人生階段的需要。


頁首

相片

相片
(c)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日期: 200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