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屋邨历史

牛头角下邨(二区)历史背景

牛头角下邨是在上世纪60年代兴建的徙置屋邨,为在天灾中失去家园或因旧区重建而要搬迁的家庭提供安居之所。1973年房委会成立后,为更有效管理,将牛头角下邨一至七座划为牛头角下邨(一区),八至十四座划为牛头角下邨(二区)。牛头角下邨见证60年代公屋建筑发展,其中八至十二座更是首度使用预制件兴建的徙置大厦。

图:牛头角下邨

牛头角下邨(二区)于1967年年中入伙,共有七座大厦约5 400个单位,属“第五型”徙置大厦。有别于50年代的徙置大厦,单位内设有独立的浴室和厨房,而且有多种不同面积的单位,走廊较为宽阔。各座楼宇每层单位数目不一,由24至77个不等。单位分布在长走廊的两旁,门户相对,各座由长长的走廊贯穿连系,成就居民间彼此关怀、互相帮助的邻里情。牛头角下邨是首批设有升降机的徙置屋邨,楼高16层的大厦,升降机可到达第八及第十三层。屋邨内更建有中、小学,地下设有商铺,是早期应用整体社区发展概念来规划的大型徙置屋邨。

牛头角下邨(一区)已于2003年清拆,而牛头角下邨(二区)亦已于2010年年初开始清拆。居民大都可以原邨安置,迁往重建后的牛头角上邨(第二及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