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可持续发展理念,房委会在设计及建造辖下的新公共屋邨时均融入环保概念,并鼓励居民实践绿色生活。新近落成的蓝田邨第七和第八期重建项目便是例子。
蓝田邨由四座楼高40层的非标准型住宅楼宇组成,在规划设计时应用了微气候研究。该屋邨善用自然环境,预留多条通风走廊,置于楼宇之间及一楼花园平台,让邨内及周边空气更加流通。此外,各幢楼宇大堂均设采光中庭,善用天然光。一楼中庭更设有通风大窗,引入天然风,令大堂在夏季时更为凉快。
屋邨亦引入多项楼宇环保元素,包括在邨内试验安装太阳能光伏板,产生可再生能源。屋邨内其中三幢楼宇天台及部分有盖行人道上,铺有合共约248平方米的单晶硅太阳能光伏板,为大厦的走廊灯、升降机、水泵等屋宇装置提供部分所需电力,减少耗用电力公司的供电。据经验所知,估计该系统每年产生43 000度电力,约相等于11个一般家庭全年用电量的总和。
设在天台的太阳能板的旁边安装了多种仪器,仪器所收集的数据将会进行分析,以便日后作出微调,进一步改善系统效能。屋邨内的公共通道亦将安装相关的显示屏,除可让居民得知邨内温度、风速、紫外线指数等实用天气资料外,更可显示太阳能系统即时及累积的发电数据、相应减省的电费及碳排放当量,从而令居民加深认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屋邨的室内公共照明系统采用节能灯具,配合光度感测器,在天然光源充足时灯具会自动关掉。该系统亦配备时间掣,可因应夏季和冬季的日照长短而调校照明设施的开关时间,进一步节约能源。
为方便处理垃圾及控制卫生情况,邨内垃圾收集站配备中央垃圾压缩系统。机器会将垃圾压缩至原有体积的三分之一,再存于密封的贮放柜,由收集车辆运走。过程简便快捷,减少臭味对居民造成的滋扰。
为了向居民提供更健康的居住环境,蓝田邨引入了“共用W型聚水器”,解决已证实可导致疫症扩散的地面排水渠干涸问题。
为确保居民持续履行环保承诺,我们招募及训练约6 000名住户担任绿屋邨大使,在他们所属屋邨宣扬环保信息。
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绿乐无穷在屋邨自2005年推出以来,居民的环保意识有所提升。2008年的调查显示,大约70%的受访住户表示有弃置废物前把可循环再造的物品分类的习惯。此外,超过70% 的受访者会自备购物袋,自计划推出以来上升了15%。
此外,调查更发现居于30个选定屋邨,并参加深化教育活动的住户,在环保方面的表现及意识整体上较去年为佳,结果令人鼓舞。在弃置废物前把可循环再造的物品分类的习惯、使用屋邨内废物分类回收箱的习惯、减少用水的习惯、对“屋邨废物环保袋”的认识及使用习惯、分类意识的自我评分及环保知识的自我评分方面,升幅更为明显。
在收到各方面的回馈意见后,我们在2009年连续第四年举行绿乐无穷在屋邨计划。与往年一样,2009年的计划由我们与绿色力量、长春社和香港地球之友共同举办,以“减用胶袋”为主题,鼓励住户在日常生活中少使用胶袋。三个环保团体亦会为31个选定屋邨设计深化教育活动,进一步宣传环保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