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工作成效 | 经济工作成效 | 业务相关者的参与 | 个案研究 | 上年度工作目标 | 目标与前景 | 核实声明 | 回应意见 |
我们致力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房屋政策,要臻达使命,有赖不同业务相关者的配合及支持,他们包括:
要确保顺利踏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必须用心聆听业务相关者和社区的声音,并在屋邨缔造和睦的邻里文化。为此,房屋委员会 (房委会) 不但透过多种渠道向大众及员工传达我们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和其成效,同时亦推行林林总总促进广泛参与的活动计划,包括谘询、工作坊、展览、游戏和比赛,鼓励业务相关者积极参与我们的决策程序。
2007/08 年度业务相关者参与表现目标 | 进度 |
为房委会员工举办不同活动,积极沟通和搜集员工的意见,藉此提高工作效率。 | 已达标 |
透过不同渠道,继续与各业务相关者积极合作,加深他们对房委会政策与措施的了解。 | 已达标 |
与环保团体合作,在公共屋邨推行环保教育计划,以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 已达标 |
继续与环保团体合办“环保屋邨管理大奖”,在公共屋邨推广环保管理措施。 | 已达标 |
与物业管理公司联络,在居屋屋苑为居民举办活动,以及将环境保护署的环保讯息传达予物业管理公司,以在居屋屋苑推广环保意识。 | 已达标 |
与公众有效沟通
公众可在房委会的网站浏览我们的房屋政策及活动详情,我们的网站共有逾 20 000 页的中英双语版本资料。鉴于网上传讯日渐流行,我们亦推出多项电子措施,包括采用电子表格、网上查询服务及载有数千张公共屋邨相片的网上相片集,让公众可轻松写意地获得关于房屋事务的资料及服务。有赖以上各种措施,我们的网站现时每月平均点击次数接近 400 万次。
出售剩余“居者有其屋计划”单位时亦采用电子措施。由第二期售楼阶段开始,公众除可在网上浏览大厦平面图、位置图和价目表外,还可进入相片集观看重售居屋单位的室内照片。我们至今已将超过 2 000 个第二期单位近 15 000 帧相片和 655 个第三期再售单位逾 4 000 帧相片上载到网站。在第二期销售计划接受申请的两个星期内,这些相片共录得超过 963 500 次点击。
我们在 2004 年推出的房屋资讯台,为租户提供最新的房屋消息。年内,我们制作 40 多出短片推广和谐家庭、公众卫生、环保守则和出售剩余居屋单位。此外我们亦利用房屋资讯台发布个别屋邨的特别资讯。公众可透过房委会网站观看资讯台的节目。
除此之外,房委会亦制作网上双周刊《互信》,为员工及公众报导重要活动和措施。只要浏览《互信》资讯,房委会最新措施便一目了然。 2007/08 年度,我们共出版了 25 期《互信》,报导我们重要的环保、社会及财政措施。
房委会的屋邨管理谘询委员会每半年便会出版一册《屋邨通讯》,为公屋居民报导最新的房屋事务及屋邨要闻。为方便视障人士获取资讯,我们特别将《屋邨通讯》的重点报导收录于房委会热线。
公众查询
房委会设有完善平台与公众直接沟通。2007/08 年度,我们透过热线接听 1 538 000 次来电,相等于每天近 4 200 次来电,比去年增加 45.6%。另外,房屋署综合查询中心亦处理 74 700 个电邮及传真查询,平均每天处理 200 宗个案。
为加强查询服务,房屋署综合查询中心将与投诉及查询管理系统合并。新系统可改善网上登记、转介服务,以及办理和监察投诉与查询。
公众参与房屋的发展及保存
2007 年年底,“共创油塘新气象”计划隆重展开,当中举办了一连串工作坊共商油塘邨公众地方的设计,有关的公共休憩用地建成后可令八万人受惠。工作坊吸引逾 250 人参加,大家集思广益,建议多套设计方案之余,还确立了活动的优先次序,以及协定休憩用地的首选布局。
过去六年,由于牛头角下邨进行重建,很多居民迁进牛头角上邨,期间我们先后举办多项活动,鼓励区内居民参与,携手保存该区的历史文化,以及培养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及亲和关系。2007 年,我们继续举办一连串的工作坊,安排各业务相关者参与牛头角邨的设计。
石硖尾邨美荷楼建于 1950 年代,是本港最早期的徙置大厦之一。美荷楼是香港公共房屋历史的一部分,于 2005 年被古物谘询委员会列为一级历史建筑物。为听取公众对活化这幢大厦用诸社区的意见,我们特别筹办设计比赛,广邀本港各专业学会参加,结果收到近 50 份参赛作品。美荷楼目前是发展局“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下七幢历史建筑物之一,活化后将供非牟利机构作为活动场地,使广大市民受惠。
传媒关系
要争取社区支持,首先要确保保持高度透明,让公众知道房委会的业务运作和房屋政策。我们时刻与传媒保持对话,从而让公众了解我们的新动态和措施。2007/08 年度,我们透过新闻组发布逾 68 份新闻稿,并安排 50 次新闻简报会和访问,同时处理约 943 宗传媒查询及 991 宗由传媒转介的公众投诉。
与租户携手合作
2007 年,我们推出“清洁屋邨奖赏计划”,旨在为公共屋邨住户提供清洁的居住环境。得奖屋邨除获颁发嘉许状外,还会获得额外拨款改善屋邨的卫生环境。
我们举办的清洁活动素来大受社区人士欢迎,其中一项热门活动是每季与住户合办的“全港屋邨洗太平地日”。2007/08 年度,我们共安排409次洗太平地活动,吸引 8 953 位居民和义工参与。
创建更美好屋邨生活
房委会致力在屋邨推广可持续发展文化,因此一直与各环保组织及非政府组织戮力合作,为居民构思多元化的绿色措施和活动。其中与长春社、绿色力量和香港地球之友协办的“绿乐无穷在屋邨”活动就是成功例子。上述环保团体每年在 30 个选定的屋邨安排保育、废物回收及废物管理教育活动 (见个案研究) 。另一例子是在 15 个屋邨推行的“屋邨环保同乐日”,宣扬绿色讯息。
此外,我们也与香港东北扶轮社合作,在六个公共屋邨举行“拯救地球”活动,邀请住户交出家中的钨丝灯泡,以免费换取该社捐出的悭电灯泡。
房委会除身体力行推广环保项目外,亦支持环保团体和政府举办的活动。例如,我们参加了环保促进会的“环保嘉年华”,以及机电工程署的机电安全嘉年华,学习如何安全用电。
屋邨消防安全
保障人命安全是我们工作的首要重点。火警是潜在危险之一,可对住户构成最大威胁。我们鼓励屋邨管理谘询委员会透过特别的奖励计划,向住户推广防火意识。除举行例行火警演习外,我们还透过“火警真相有奖游戏”以及与一间电台合办“屋邨防火满 Fun Show ”等宣传活动,向住户推广防火讯息。我们的调查显示,公屋住户的安全意识甚高,超过 80% 受访者对屋邨的消防安全环境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
与业务伙伴群策群力
2007 年 6 月开始生效的新物业服务合约,规定物业管理公司参加伙伴工作坊,参与者还包括物业管理谘询委员会、住户、社区人士及房委会前线职员代表。工作坊可加强参与者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互信,并可培养伙伴合作和支持社区的精神。
我们亦鼓励物业管理公司职员把握培训机会,拓展他们的技能。我们与香港理工大学合办度身设计的“公共房屋管理公司管理证书课程”,以及赞助物业管理公司职员报读。去年约有 100 名职员完成课程。
为加强清洁工人及承建商的安全意识,我们于 2007 年 3 月与职业安全健康局合办推广活动,并在 2007 年 7 月和 10 月举办地盘安全研讨会。另外,我们亦为清洁工人和保安员举行多次关于劳工法例及《防止贿赂条例》的研讨会。
2008 年 3 月,我们邀请约 700 位物业管理谘询委员会委员出席研讨会,让他们了解最新房屋政策及管理技巧,同时培养忠诚廉洁、和谐社区的文化。
一直以来,我们每次批出建造及打桩工程合约时均会为相关分包商安排伙伴工作坊。累积了七年经验,我们与分包商对彼此面对的挑战了解更深,携手构思出不少解决方案,使进度更流畅,文书工作量相应减少,工程质素有所提升。时至今日,合作各方都抱持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努力实现共同的工程目标。
年内,我们以“房委会易学网”作为蓝本,协助警队开发培训行政系统,此外并向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介绍“房委会易学网”。业务相关者回馈意见
为使房委会的服务精益求精,我们积极邀请业务相关者向我们提供意见,据此确定需要改善之处。一年一度的“公营房屋住户综合统计调查”正好帮助我们搜集有关意见。这项调查于 1992 年初次举办,一直持续至今,主要目标是了解公屋居民最新的社会经济概况,以及谘询他们对各类房屋相关事项的意见,协助检讨和制订政策。
2008 年“公营房屋住户综合统计调查”函盖的主要范围如下:
2008 年“公营房屋住户综合统计调查”结果显示,过去数年租户对维修相关服务的满意度持续提高,2008 年更录得最高水平。超过 70% 受访者对公共屋邨公众地方的清洁及卫生情况感到满意,而在知悉“屋邨管理扣分制”的公屋居民当中,有 75% 的居民认为此计划有助改善屋邨的清洁及卫生情况。
房委会自 2007 年 10 月起,推出了多项旨在推广和谐家庭的优化房屋计划。大部分公屋居民均认为这些计划具有成效和吸引力,可以鼓励年青人与年长父母一同居住,加以照顾。
2007 年 6/7 月,房屋委员会 ( 房委会 ) 进行了一项大规模自愿性员工意见调查,回应率达 69% 。这项调查目的是收集员工对不同问题的意见及加深他们对房委会政策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对房委会的工作督导、薪酬和团队精神最为满意。考虑员工的意见后,我们推出多项长期和短期措施,务使员工的理想与房委会目标相辅相成。这些措施重点包括工作效率、人事管理、机构文化和加强沟通以促进员工参与等。
房委会将于 2007 年 9 月至 2008 年年底进行详细检讨,拟划未来的人力策略。我们现正整合员工和其他业务相关者对我们现行员工政策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