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申請數目和平均輪候時間

2023年第三季的平均輪候時間上升至5.6年,預計之後都會有小的上升,但隨着簡約公屋的出現,輪候時間到2025年會回落,即維持輪候時間封頂於六年目標不會受到影響。綜合輪候時間將會於2026/27年下降至4.5年。
房屋委員會的宗旨,是為沒有能力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屋,並以一般申請者(即家庭和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約三年獲首次編配單位為目標。平均輪候時間*為約三年的目標,並不適用於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
截至2023年9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6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9年。在2023年第三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3 5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940宗。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150宗。
每季度的平均輪候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數目、公屋申請者數目、申請者所選地區,與及新建及翻新單位的供應是否與申請者的選區相符等。因此,平均輪候時間短期會有波動。今季的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季(即2023年6月底)上升0.3年至5.6年,主要是由於在過去數季新公屋單位供應減少。今年是未來數年內公屋產量最低的一年,因此過去12個月獲安置的一般申請者大部分入住位於市區或擴展市區的翻新單位,他們的輪候時間較新界區公屋申請者的輪候時間長大約一年,導致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上升。
我們預計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在2024年上半年仍會上升,但隨着2024/25年度在屯門、東涌及新界北,以及在2025/26年度在觀塘、古洞北、粉嶺北及上水等地區均有不少新公屋供應,加上30 000個簡約公屋單位於2025年開始陸續落成,整體公營房屋供應會持續明顯增加。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六年封頂目標不變,公屋綜合輪候時間亦會在2026/27年度回落到4.5年。
由2028/29年度開始,直至《長遠房屋策略》的第二個五年期(即2029/30至2033/34年度),傳統公屋供應量會進一步大幅增加。在本屆政府在造地和建樓方面均加大力度提速、提量的努力下,整體公營房屋供應會穩步踏入明確的上升軌道,目前輪候時間的短期上升只是轉勢前的必經階段。
在2023年9月底,約有132 0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6 6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平均輪候時間是計算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平均數。輪候時間基本上是以公屋申請登記日期開始計算,直至首次配屋為止,但不包括期間的任何凍結時段(例如申請者尚未符合居港年期規定;申請者正等待家庭成員來港團聚而要求暫緩申請;申請者在獄中服刑等)。
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輪候時間分布
因應公眾對一般公屋申請者輪候時間的關注,房屋署每年會對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安置情況進行特別分析,當中包括在過去一年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輪候時間分布。請按以下連結瀏覽在最近一次的分析中,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輪候時間分布:
上述資料僅顯示在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間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分布,過往的趨勢並不代表將來的情況。有關資料只用作一般參考用途,不應視為個別申請者用以估算其輪候時間的依據。
就行政長官於《2022年施政報告》宣佈推出新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請參閱房屋局網站的相關頁面。